欢迎来到项城网,请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一揽子政策协同保供 多地开启供暖模式

2021-11-05 08:170项城网

  储煤增气部署加力 企业接连下调煤价

  一揽子政策协同保供 多地开启供暖模式


  新一股强冷空气蓄势待发,目前我国北方多地已开启供暖,有的提前超过半个月。面对复杂严峻的能源保供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储煤增气部署加力,企业也接连下调煤价,各方多措并举力保供暖季平稳运行。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多渠道增加能源供应,落实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并加快研究成本分摊等价格机制。

  “打电话问一下供热企业,这个点位怎么回事”“今天降温,要把各项数据盯住”……沈阳市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的指挥调度中心10月31日晚间格外繁忙。随着该市11月1日100%开栓供热,东北地区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了正式供暖期和热态试运行。

  同日,河北省也开始今冬明春采暖季城市供热,比常规供暖提前半个月。今年该省新增城市供热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全省总城市供热面积预计可达15亿平方米。另外,在10月中旬,山西大同、陕西榆林等多个城市就已较往年提前十来天开始供暖。

  近期,我国煤炭、天然气供需偏紧且价格不断上涨,无疑给供暖造成不小压力。对此,在过去多项举措密集落地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3日、4日又数次释放保供稳价信号,其中3日早上组织召开全国长协煤流向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介绍并部署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测系统数据填报工作。

  同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今冬明春能源运输保障工作视频调度会议,督促抓紧抓细抓实运输保障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加大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物资进口运输和国内跨区域高效转运的服务保障,加快推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物资关键通道、枢纽港站、运力保障、应急储备等体系建设等。

  各地、各企业加紧行动起来。作为能源生产大省和外送保障基地,今年四季度,山西省承担14个省(市、区)煤炭保供任务5300万吨。为此,该省加快推进产能核增工作进度。截至目前,山西省能源局已完成39座核增产能煤矿的报告评审和现场核查(包含国家确定由山西负责核增的17座保供煤矿),预计净增产能4100万吨/年。

  “目前全省煤矿满负荷生产,10月日均产量336万吨,比9月日均产量增加13万吨。”山西省能源局信息与监测处副处长李凯说。

  储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了解,辽宁组织召开省级应急储煤企业签约会议,已形成了200万吨煤炭储备。同时,当前该省各地均成立供热保障工作专班,建立供热企业储煤日统计、日调度、周通报制度,集中精力帮助供热企业跑煤买煤,提高储煤率。

  记者11月4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11月3日,秦皇岛港存煤突破510万吨,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达到今年以来高位。据监测,11月3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12亿吨,可用天数达到20天,达到常年正常水平。其中,东北三省统调电厂存煤可用32天,“两湖一江”存煤可用25天,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存煤可用天数均在20天以上。近一时期,随着煤炭增产增供持续推进,煤炭安全先进产能加快释放,11月份以来,煤炭产量延续高位水平。据调度数据,11月3日全国煤炭日产量再次突破1170万吨,随着煤矿月初计划性检修陆续结束,产量还将增加,预计电厂供煤将持续大于耗煤,存煤提升还将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煤炭价格正加快回落。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3日表示,继内蒙古伊泰集团、蒙泰集团、汇能集团和兴隆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主动下调坑口煤售价后,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国有企业也相继主动下调煤价。另外,全国10多家主要煤炭企业近日也表态跟进,主动将主产地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降至每吨1000元以下。从市场监测情况看,10月下旬以来,全国坑口、港口煤价均大幅下降,随着后期煤炭产量提升,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进一步改善。

  同样,随着采暖季的到来,天然气的使用量将进一步扩大。据了解,作为国内天然气主要供应商的“三桶油”,通过气田增产、气库注气、增加液化天然气进口等多项措施,预计今冬明春采暖季天然气资源供应总量将突破1538亿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北方地区部分农村取暖难的问题,多地也有所动作。例如,山西省忻州市下发相关通知,要求聚焦过冬取暖困难户,特别是老年单人户和低收入户“一老一低”重点群体,因户施策,确保安全过冬。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能源保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部分地区供暖形势仍较为严峻。部分受访企业建议,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加大煤炭市场供给。尽快督导煤矿与发电供热企业签署煤炭中长期合同,并出台相应的煤炭与供热企业供应保障指导性细则。同时,要调整成本分担机制,解决供热企业成本增加问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认为,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坚决贯彻“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全力保障民生用能供暖。同时,要综合运用融资支持、减负增效等金融财税政策手段,保障煤电和供暖企业的发展需求,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此外,面对供暖成本的上涨,要理顺价格形成机制。(记者 王璐 汪子旭 白涌泉 梁晓飞)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高敏)

精彩评论(0)

广告占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