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项城网,请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新华全媒+|终结艾滋 为“艾”携手共筑健康梦想

2021-12-01 08:180项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题:终结艾滋 为“艾”携手共筑健康梦想

  新华社记者

  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防“艾”,抗“艾”,以爱呵护生命,以科学防“艾”,各方力量涓滴成河,将希望润泽四方,共筑健康梦想。

  以爱抗“艾”,呵护生命健康

  “小俊(化名),今年刚上大学,学的是他喜欢的动漫专业”“楠楠(化名),现在已经有了家庭,生了两个健康的孩子”“住在我家的孩子还有3个正在上高中”……一说起自己照顾的孩子,他们的面孔都鲜活地浮现在张颖眼前。

  张颖是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会长。她口中的小俊,刚出生时就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因父母家人去世,2004年被当地疾控中心送到协会。“那个时候他才3岁多,看着就像个受伤的小鸟,让人心疼。”张颖说。

  在协会工作人员照料下,小俊逐渐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今年,带着自己的绘画梦,小俊走进了大学校门。

  现在,一些已经工作的孩子给张颖发消息,说他们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怀着感恩的心走上社会”。

  2021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37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论是预防、治疗还是认知,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如何帮助艾滋病患者克服负面情绪、提高沟通意愿,仍是防艾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说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位20多岁的女性艾滋病患者,认为自己的亲哥哥歧视她,一度情绪极其低落。这位患者说,自从感染了艾滋病,哥哥不再让她做任何家务了,心里感到很不舒服。

  王克荣找到这位患者的哥哥,了解到他其实非常关心妹妹的病情,是因为心疼妹妹得病才不忍心让她做家务。患者得知真相后,积极配合治疗,从心底阳光起来。

  王克荣表示,爱是沟通的灵魂,没有爱就不懂“艾”。

  为“艾”兜底,编织防护网

  看着眼前健康的孩子,来自农村的小琴(化名)总会回想起8年前的那次诊断。怀孕7个半月时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她的丈夫也被感染,这场意外让两人几乎放弃生活的希望。

  在胡敏华的鼓励下,小琴决定将孩子生下来,和丈夫一起积极治疗。胡敏华是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抗艾工作20余年,小琴是她的“特殊”患者之一。

  “小琴夫妻俩的治疗较为成功。他们每季度来医院复诊一次,抗病毒药物和相关检测费用全免。”胡敏华说,小琴的孩子很健康,夫妻俩的体内病毒载量也控制在标准值以内。

  江西省疾控中心艾防所副所长龚俊平介绍,从2015年起,江西省在落实国家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出台贫困家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救治政策,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供免费检测、免费体检、免费随访、医疗救治补助等“三免一补助”惠民服务。

  在安徽省利辛县刘家集乡刘染村,卫生室原负责人张振江悉心医治、照料村里的艾滋病患者,一干就是27年。

  “村里76岁的张大爷是我的‘重点保护对象’。”张振江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村民由于通过非法渠道进行有偿献血而感染艾滋病。

  “‘四免一关怀’是个好政策,患者的药物免费使用,检查费用也全免。”张振江说,一开始,每个季度的免费检查需要艾滋病感染者自行前往县疾控中心,后来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季度下到各个乡镇卫生院,更加方便定期检查。

  不仅如此,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补助也增多了。“过去每个月‘生活费’是50元,后来增加到每个月350元。他们还有低保补助,再加上当地政府、各个单位的过年过节慰问,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不是问题。”张振江感触颇深。

  一系列政策的兜底保障,编织起防“艾”防护网。

  终结艾滋,用“爱”合力前行

  “随访、领药、送药,跟患者保持沟通,这是我们做得最多的工作。”杨云兰说已经记不清送过多少次药了,“不管患者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提供帮助,让他们坚定治疗的信心,帮他们渡过难关。”

  50岁的杨云兰是云南省瑞丽市红丝带家园负责人,从事防艾工作15年。

  平常,杨云兰要与患者保持联系进行动态观察,开展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估,了解患者对治疗进程的掌握情况、对康复治疗的信心、是否坚持服药等,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医院。受疫情影响,她还要负责给当地患者送药、给外出务工患者寄药。

  疫情给防艾工作带来困难。今年8月以来,杨云兰一直在帮助当地一对夫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不久,丈夫焦急地打电话告诉杨云兰,他的妻子因疫情防控在城里被隔离了,身上带的药已吃完,丈夫一时束手无策。杨云兰得知情况后,根据相关程序,很快帮她申请代领了半个月的药,并及时送到隔离点,解了夫妻俩燃眉之急。

  2015年,联合国会员国一致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艾滋病防治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

  青少年是易受艾滋病危害的重点人群,要“在上游拧紧水龙头”。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专家表示,对于艾滋病防治来说宣传教育就是最经济有效的社会疫苗。

  “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艾滋病患者群体面临的问题还有个人隐私的保护和应对来自社会上的歧视。”王克荣说,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尊严就要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教育,呼吁大家正确认识和了解艾滋病,消除歧视。这需要各方合力前行。(执笔记者贾伊宁,参与记者周畅、袁慧晶、林碧锋、岳冉冉、侠克)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高敏)

精彩评论(0)

广告占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