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项城网,请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科普:冬季新冠病毒环境传播风险大 专家支招如何做好防护

2022-01-19 08:350项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彭茜)由于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吸入病毒气溶胶和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感染病毒的风险随之增加,专家建议民众针对冬季新冠病毒环境传播注意增强防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气溶胶实验室负责人要茂盛教授告诉记者,环境传播是指健康人与新冠感染者之间“时空”上没有直接交集,而是通过吸入感染者排放的病毒气溶胶(包括地面再悬浮与废液气化),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又触摸口鼻导致感染。

  要茂盛团队17日发表在《气溶胶与空气质量研究》杂志的研究分析了一起环境传播导致疫情暴发的实例。此前关于新冠病毒环境传播的研究大多仅限于流行病调查,要茂盛团队联合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针对某酒店暴发疫情的原因进行多手段调查,发现了环境传播新冠病毒的确凿依据。团队利用涵盖空气、地表、物体表面等的环境监测数据,结合视频监控、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该酒店疫情暴发主要因环境传播造成。

  要茂盛说,该酒店的零号患者(一名海外旅客)与被感染的两名酒店隔壁的快餐店员工在时空上不存在交集,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但经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他们感染的新冠病毒高度同源。分析研究发现,酒店保洁人员清扫酒店房间后无意中将海外旅客携带的新冠病毒传送到其他地方,快餐店员工在宿舍洗衣房、楼梯间等环境通过呼吸或物体表面接触的方式,感染了这些病毒。

  研究还发现,该酒店隔离管控多天后,封闭空间空气样品中依然检出高浓度的新冠病毒,证实了封闭空间气溶胶传播病毒的高风险。

  要茂盛说,日常环境监测可低成本、有效地辅助目前的“动态清零”防疫总方针。特别是对公共卫生间等封闭空间的空气检测,对于人群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大楼、机场、酒店等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物表的检测,都能起到提前预警作用。

  那么对于民众来说,在新冠环境传播风险高的冬季如何更好防护呢?要茂盛建议说,在封闭、半封闭公共场所活动一定戴好口罩,避免长时间逗留;在狭小公共空间,如有条件应尽量加大通风换气;接触公共设施的按钮、扶手后,未经手部消毒不要再触摸眼口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防护,搭乘私家车或乘坐网约车,尽量打开窗户通风,减少风险。在外就餐时,应尽量缩短就餐时间,选择人群密度较低与通风较好的位置,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此外,由于新冠病毒怕热喜冷,在低温环境下可较长时间保持传染活性,导致冬季海外流入国内的物品表面频频检出病毒核酸阳性。

  相关专家提示,在选择和食用进口食品时,应从正规渠道购买,有条件的话可以对所购买的进口食品进行溯源,尽量避免购买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进口食品,同时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定期公布的核酸检测阳性进口食品名单,不要购买这些被新冠病毒污染或者疑似污染的商品。

  针对接受海外邮件可能沾染新冠病毒的情况,要茂盛指出,来自海外的快递如被新冠病毒污染,由于水分的蒸发损失,沉降在包裹或信封等物件上的新冠病毒在扰动下很容易释放于空气中,而且相对来说浓度较高,容易造成吸入感染。所以,在处理快递时特别是来自有疫情地区的快递,一定要在通风场所并且安全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

  胡立刚表示,为降低邮件、冷链等接触式传播风险,主要需注意接触前物品的清洁,接触中的自我防护(如戴手套、口罩)和接触后自我的手部清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高敏)

精彩评论(0)

广告占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