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项城网,请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新春走基层|百年灯塔的除夕坚守:只为守护大海上永不熄灭的“光明”

2022-02-01 09:570项城网

  新华社青岛1月31日电 题:百年灯塔的除夕坚守:只为守护大海上永不熄灭的“光明”

  新华社记者王凯、徐冰


  农历除夕,海风微拂,守塔人杜永青带着记者拾级而上,来到小青岛灯塔。

  小青岛灯塔始建于1904年,由当时殖民青岛的德国人建造。灯塔位于青岛市前海的青岛湾,毗邻青岛首座近代码头——栈桥(时称铁码头),是青岛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往来胶州湾的船只提供准确的灯光导航,被誉为夜航船员们的“火眼金睛”。

  除夕8点15分,杜永青和同事梁延勇准时来到灯塔值班。与上一班的同事详细交接了灯塔设备运行情况之后,他们便开始了当天的例行工作。

  记者首先跟随梁延勇沿着灯塔内狭窄的旋转石梯逐级而上,大约走到一半时,灯塔空间越来越小,石梯变成了几乎垂直于地面的铁梯子。由于记者身穿厚厚的羽绒服,还携带着相机、采访本,爬到梯子上端出口时一度卡住,多次调整身体角度后才勉强爬上灯塔顶端。

  1月31日,杜永青在查阅并记录值班日志。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月31日,梁延勇在检查灯塔监控。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记者在灯塔顶端的操作室看到,在这个大约只有两三平方米的地方,摆放着一个正在旋转的灯头,灯头下方连着一些控制设备。

  梁延勇拿着专用的干抹布,精心擦拭着灯头、玻璃透镜、顶端铜球等各个部位,生怕落下一处细节。随后,他又来到设备间,拿出扫帚和地板擦,先后把进出灯塔的楼梯、控制室、值班室以及小院内都清扫了一遍,然后用地板擦将室内地面再进行清洁。干完整套流程,梁延勇大约花了2个多小时。

  “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障灯光,所以平时的工作就是做好灯具等设备的维护以及灯塔的清洁工作。”杜永青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杜永青从小就在离小青岛灯塔不远处的街区里长大,透过屋里的窗户,每天都能看到这座小小的灯塔。1982年,杜永青考入青岛航标处,成为我国第一批航标工人。2016年,他被分配到小青岛灯塔,成为一名真正的“掌灯人”。

  “这些年技术不断进步,设备和办公环境越来越好。”杜永青说,从1982年至今,灯塔的硬件设施一直在更新换代。主灯、旋转灯器、灯塔专用电线杆及外线、智能控制器……大大小小的改变逐渐让这座小小的灯塔完善起来。

  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标处处长刘纪刚表示,虽然现代航标技术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灯塔作为传统的导助航手段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能使航海人员通过直接观测,迅速辨明方向,确定船位,确保航行安全。

  “灯塔正常率达到100%。”杜永青说,他们看起来很简单、很枯燥的工作,肩上的责任却“十分巨大”。如果灯光该亮时却不亮,就容易造成来往船只“失明”,可能导致严重的航行事故。

  晚上5点左右,灯塔的灯光自动亮起。红色的灯光围着灯柱缓缓旋转,记者数了一下,灯光转一圈的周期为39秒。

  “灯塔的灯光旋转周期并不一样,可以用来识别不同的灯塔。”杜永青说。

  除夕之夜,青岛海滨万家灯火,整个城市沉浸在春节的喜庆祥和氛围中。来自小青岛灯塔的红色光柱坚定而沉着,为每一位经过这里的夜航人带来前行的光明,也为这座城市点亮新年的希望……(记者王凯、徐冰)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高敏)

精彩评论(0)

广告占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