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项城网,请登录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周口 >> 正文

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大市,周口产业转型势头正劲

2023-10-14 08:250项城网

10月13日



《河南日报》第三版
以专题报道的形式
聚焦周口产业转型和龙头企业






《河南日报》2023年10月13日03版

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大市

周口产业转型势头正劲


河南日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

 金秋十月,农业大市周口迎来了繁忙的收获季。走进商水县张庄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野里一台台玉米收割机正在作业,机器轰鸣声由远及近。


 “今年玉米大丰收,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实地测产,示范区平均亩产在900公斤以上,比去年亩均增产100多公斤!”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面露喜色。


 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勇介绍,为提高今年秋粮产量,商水县创新服务机制,建强“三支队伍”,大力推动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现代化服务。


 全县组建了玉米生产专家指导组和23个农技服务小分队,推广密植高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培育118家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广良种良法;示范区的运维中心,还联合了农业、气象等多个部门,提供植保、种子、农技、农机等“一站式服务”。


 农户可随时在手机上查看具体地块的天气、病虫害、土壤墒情等信息,控制滴灌带浇水施肥,呼叫无人机植保服务。“这些现代农业服务给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配合密植技术,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邱守先说。


 黄泛区农场最高单产914公斤;商水县10万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1053.82公斤;太康县常青农场百亩玉米示范方平均单产1082.49公斤……一个个亮眼的数据,展现了周口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紧握农业这张“王牌”,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周口市近年来大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自动化生产线上,平均每秒屠宰加工6只肉鸡,按照部位精确分割为鸡腿、鸡翅、鸡胸肉等市场化产品……位于西华县的双汇1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在饲料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布局。


 该项目共6个子项目34个厂,通过饲料加工年转化玉米等粮食56万吨,产值约40亿元,在不断产出肉鸡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全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其原料为玉米淀粉,经过几轮制备,产出的聚乳酸等高附加值材料,可应用于生产降解地膜、餐盒吸管、快递包装袋等产品。“不仅清洁环保,可替代部分塑料产品实现绿色循环,还提高了粮食的附加值,对产业优化升级起到推动作用。”淮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说。


 位于淮阳区的银丰塑料有限公司,与高校联手攻克关键技术,让可降解材料在1年内能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产品在日本、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青睐。


 在其带动下,淮阳区可降解材料产业逐渐成长壮大,可降解材料年产能达15万吨以上。


 “去年,我们还引进了总投资15亿元的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由北京天罡集团与河南银丰合作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年产可降解农用地膜、购物袋、包装袋等系列产品10万吨,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周口市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运行部主任梁宗政介绍。


 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周口市重点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积极创建2个国家级、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明确了稳步发展的基点;“工”,描绘了加速腾飞的路径。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周口识变求变、守中开新,立足农业发展基础,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努力在产业大变局中加速崛起。周口市正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快速转型,一条农业、工业优势叠加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正在形成。

“龙头”起舞 聚势强链


河南日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涛

 华为智能终端生产项目CNC数控机床整齐排列,格外壮观;智能机器人挥动着机械手臂,赋能每一道生产工序……10月10日,走进位于西华县的周口耕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满满的“科技范儿”扑面而来。


  “现在一个技术工人同时可以操控30台智能机器,效率是以前的好几倍。”周口耕德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壮说,智能化使人和机器更好地协作,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年产8000万个智能终端零部件建设项目,是耕德电子的“大手笔”。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数控机床精加工、精密组件打磨、冲压、成型、阳极处理、组装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为周口的智能零部件制造提档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与耕德电子关联的18家企业,也吹响了“进圈入链”集群发展的集结号。


 耕德电子“龙头”起舞,是周口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智能零部件生产基地的一个缩影。作为周口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智能零部件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10月11日,走进沈丘县河南凯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科技园东区,展示墙上的120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很是“吸睛”,它们记录着科技创新的足迹。


 从安防连接器行业的“新秀”到圈内“翘楚”,凯旺科技正“硬核”崛起:拥有线缆组件IP67等级防水技术、产品抗电磁干扰及防辐射技术等20多项核心技术;是海康威视、大华股份、霍尼韦尔等国内外通信、安防领域龙头企业上游重要供应商……


 凯旺科技的雄心不止于此,除强化公司安防设备和通信设备“基本盘”外,还努力延伸“触角”,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开疆拓土”。


 塑胶原料来自同城的华讯实业,铜原料由江西铜业供应……“我们与200多家配套供应商密切合作,通过协同研发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水平,让更多的产品进入中高端。”河南凯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经理赵健说。


 创新升级是智能制造的“必修课”。凯旺电子公司坚持在科技攻关和创新力上“修炼内功”,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5%以上,为抢占新赛道“强筋健骨”,为打造百亿级产业链“蓄势赋能”。


 在西华县,可年产5000万PCS高精度智能芯片的汉中清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设备安装;在川汇区,精泰电子科技智能终端及精密结构件生产项目已经开始试生产……放眼三川大地,一幅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壮美图景正渐次展开。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高敏)

精彩评论(0)

广告占位符